大馬房產路在何方
與區域市場相比,大馬的產業價格相對廉宜,但外資卻缺乏購興,問題症結究竟出在哪兒?是己不如人,還是宣傳不力?
而隨最近產業市場走跌,再加上受外圍動盪格局影響,接下來產業走勢又會如何發展呢?是起抑或是跌?吸引力猶在嗎?應該選擇何時買進?
大馬產業機構(MPI)首席執行員古瑪塔馬林甘分享看法,細看國內產業市場的下一道分水岭,解開我們心中的疑團。
缺少宣傳
外資參與度不高
“我們處於東南亞的策略性位置,為何無法獲得外資的青睞呢?”
古瑪塔馬林甘指出,全球經濟充滿波動,特別是歐美面對債務及經濟衰退危機,令市場焦點轉向亞洲市場,而自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發生後,亞洲市場如香港、中國及新加坡更成為投資者的目光。
“不過,如今投資者卻擔心這些市場爆發產業泡沫,加上中國潛在經濟放緩,因而轉向其他亞洲市場,包括大馬。”
他強調,大馬產業市場擁有龐大潛能,歸功於擁有足夠的透明度及基建設施,且發展商信譽品牌及營運記錄良好,但目前外資的參與度僅佔住宅市場的2%。
“在外資的眼中,大馬仍是滲透率較低的市場,落後於區域的香港、新加坡及印尼等,但我們期望未來可提高至5%。”
當務之急
樹立大馬特徵
古瑪塔馬林甘點出,外資參與度不高,主要在於沒有獲得良好的宣傳,外資對大馬的認知一知半解,為此當務之急是為大馬樹立一定的“特徵”,讓外界重新認識大馬。
“問題不在於外界的評價是正面或負面,而是完全沒有概念。如果你說你的蘋果品牌是來自澳洲,那你首選須促銷澳洲,之後才是蘋果品牌本身,因為國家品牌可以給人一種安全感。”
他補充,對於產業市場,情況也是一樣的,當外界對大馬有深入瞭解後,就對大馬產業感到眼前一亮。
“為此,大馬產業機構扮演著重要角色,到海外推廣大馬及國內的產業,不過必須沿用對的策略,不能說隨便放一些布城或依斯干達特區的照片,因為這根本無法表現大馬的身份所在。”
他透露,該機構計劃今年帶領國內著名發展商及一些機構到香港參與產業展,在那兒建立‘大馬館’,並將國內的發展商帶到當地,推廣大馬產業的魅力。
“我們花了不少錢在海外宣傳大馬的產業,但我們認為是值得的,我們需要與區域市場較勁,包括台灣、新加坡、日本及香港等。”
金融服務表現遜色
同時,古瑪塔馬林甘提到,大馬金融服務領域表現遜色,落後於新加坡及香港,失去本身的競爭優勢,也導致無法吸引金融業者前來大馬建立大本營。
“雖然資訊科技企業大量流進大馬,但僅屬次等水平,因為一流的企業選擇流進新加坡等市場,導致租金停留在現有水平,產業增值不大,這也是為何市中心的產業無法突破重圍的原因。”
“市場的一些產業本可跳升至每平方呎1千500令吉,不過卻一直無法顯著增值,仍停留在1千100至1千200令吉。”
捷運計劃開跑料吸資
他認為大馬政治局勢穩定,加上沒有受到天災如地震及海嘯影響,國內產業理應取得更高增值。若政府真的可以在明年執行經濟轉型方案中的各項工程,且捷運計劃準時開跑,相信可為大馬引進更多投資活動。
“吸引外國專才前來,營造更蓬勃的投資市場,且外國專才流入也將提昇國內辦公產業的出租率。”
他說,與其鼓勵外資置業,其實倒不如吸引外資流進,讓他們參與國內的建築活動,避免與國人爭相購買中檔產業。
“我們不會銷售100萬令吉以下產業,也不會鼓勵發展商在海外宣傳便宜的產業,而影響國內產業市場。”
周期縮減
明年房價料放緩
古瑪塔馬林甘表示,與過去相比,如今產業周期越來越短暫,過去是5年好,兩年壞;如今卻是兩年好,兩年壞。而經過過去兩年的蓬勃期後,加上受到經濟轉弱影響預,計明年產業市場將放緩,暫時“喘一口氣”。
“除了大馬,區域國家的產業市場也同樣趨軟,以中國的二線城市而言,以往新產業推介可迅速達到超過90%認購率,不過如今卻僅將近50%,可見產業市場已顯著回軟。”
不過,他深信本地發展商可應對各種低潮期,譬如在經濟造好的兩年內,發展商建造後銷售出去,並在市道轉差的另兩年則積極轉交房子給買家,準備下一輪的推介計劃。
古瑪塔馬林甘認為,無論任何時候,產業市場必定呈供過於求的現象,但必須強調的是,大城市的產業供應肯定會低於需求,如巴生河流域、檳城及新山,歸功於來自全國各地的年輕人口不斷遷入大城市,以追求更好的工作機會及生活素質。
“基本上,一個國家的首府及週邊地區應該要佔全國人口的30%,若依此計,巴生河流域的人口應達近900萬人,但目前僅有560萬人。”
他說,聰明的發展商會持續收購策略性地庫,以應付大都會的龐大需求,而發展商並不一定要在市區尋求地庫,其實任何一個據點都有其價值。以巴生河流域而言,人口分佈相當多元化,只要有一定的人口,就會在該地區建造商場。
“所以往往可以看到,城外的商場的生意甚至比市中心的商場更為出色。”
他指出,人口年輕化也對產業市場帶來激勵作用,惟發展商最重要的是為市場帶來正確的“產品”,因為現代人的居住形態已有所不同。
“剛出社會的新鮮人會先挑選較小的單位,當擁有更好的經濟條件後,以‘小屋換大屋’的方式購買另一項產業,從公寓再到有地產業。”
人生有3次換屋機會
古瑪塔馬林甘說:“我時常對年輕人說,先買你可以承擔的產業,當你擁有更大的資本後,再考慮換房子。我也認為一生人當中,應該擁有3次換房的機會,當中每隔15年。而在年邁時,兒女已長大了,則可考慮由大房換成為小房。”
他不諱言,在下滑週期購買產業或可省下5至10%資本,但卻未必能買到“稱心如意”的房子。
“房價肯定會在你購買後的5年下跌,不會在你購買的時候顯得便宜,但置業應該以長遠目標為出發點。”
他提醒,產業升值主要是因為地庫價值,而建築物本身的價值其實是會隨著時間流逝而走跌。在大馬,地段僅佔產業價值的15%,最多也不超過20%,不過在新加坡,卻高達70%,所以當地政府力阻地庫價值滑落。
“除了新加坡,香港政府也非常關注土地價值,確保每年增值5%至10%。”
成本高企
屋價難大落
古瑪塔馬林甘不認為產業價格會大幅下滑,主要是因為建築成本“有起無落”,原料價格持續處於上漲趨勢,唯一“有起有落”的是地庫價值,取決於一個國家的局勢及經濟是否穩定。
“現代人的品味已有所改變,因此建築成本也相應提高。”
針對高檔產業的走勢,他說:“很難說高檔產業的前景如何,不過可以看到的是產業計劃仍進行中,同時包括城鎮計劃及休閒領域走勢蓬勃。”
不過,他指出,之前發展商爭相湧往高檔市場,如今卻重返中檔市場,歸功於政府提供這方面的獎掖。
商業產業方面,古瑪塔馬林甘相信未來市場會更著重在擁有多媒體(MSC)及綠色指數建築(GBI)指標的產業,否則很難一較高下。
“若兩項產業的價格相同,一項擁有綠色建築地位,一項卻沒有,那當然是前者比較吃香。”
在現有政策下,一旦獲鑑定享有“綠色”地位,建築業者可豁免20%稅務,而且目前在進行承建工程的50多項大廈,也獲鑑定擁有“綠色”地位。
產業投機不嚴重
“本地產業市場的投機活動並不顯著,為何大家老是指投機活動破壞市場呢?”
古瑪塔馬林甘表示,在國內產業市場,投資者必須秉持長期性投資策略,即要經過一個週期才能取得產業增值,大約是5至7年,“我時常告訴外資,如果你要投機,請到香港或新加坡,大馬並不那麼容易投機。”
他認為政府將首兩年脫售產業的產業盈利稅(RPGT)從5%倍增至10%,是因為擔心產業市場過熱,甚至產業泡沫,不過他相信此措施對市場的影響不大,投資者為了逃過較高的RPGT,而選擇在兩年後才脫售產業。
“對於富裕人士而言,若產業轉手可捎來更高的回酬,他們也不介意支付這筆稅務。”
他補充,發展商也未必能在兩年內將所有單位在兩年內脫售出去,這裡並不像印度或中國,通常僅銷售50%,甚至高達70%,而另30%則是屬於土著保留單位。
“所以,大馬的發展商擁有更長的週期,一般上發展商的銷售只有40%,一旦達到60%,他們已可以開始展開承建計劃。”
“我知道最近一些發展商進行產業推介活動時,只賣出10%至20%單位,發展商寧願退錢給買主,擱置推介計劃及調整產業設計,直到市況轉佳。”
發展商適應力強
古瑪塔馬林甘強調,現今的發展商擁有超強適應力,改變策略,購買較小塊地庫,少過100英畝,但很少發展商會購買3至5千公頃,避免展開城鎮計劃,因為當中涉及龐大成本,且耗費很長時間才能攫取回酬。
“不要忘記,大馬的人口不多,只有2千800萬人,當中的1千700萬人已居住在屬於本身的家,另600至700萬人是在鄉村地區,僅剩下400萬至500萬年輕人口,可見市場不大。”
他說,大馬人口少,基建設備龐大,以技術面而言,其實是可以容納5千萬人口,而南部的依斯干達經濟特區佔地2萬7千英畝,但只有2萬7千人,所以面對的挑戰是如何把人口帶進該特區。
“可喜的是,目前UEM集團正積極承建及發展大型商場及樂高城(Lego Land)等,吸引人口遷入當地,雖然最終人口會提昇,但將耗上一段時間,因為現有人口不大,加上人民的生育率不高。
預算案助推動高檔產業
古瑪塔馬林甘對政府在2012年財政預算案中的多項宣佈表示讚揚,包括吉隆坡金融特區計劃有望吸引更多外資流入國內,協助推動高檔產業的發展。政府建議讓在金融特區的建築商享有70%稅務豁免。
“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,而且這也是10年前迪拜所採取得策略及營運模式,不過後來因過度發展,連沙漠地帶也開發,而陷入危機。”
他補充,這是開啟金融特區重要的步伐,為進駐大馬的企業提供稅務優惠。
同時,他也對政府為一個大馬發展機構(1MDB)提供稅務獎掖,吸引外資流入,而表示欣慰。
對於政府在預算案中宣佈將“我的第一間房屋計劃”的房價頂限從22萬令吉提高至40萬令吉的措施,古瑪塔馬林甘相信這可惠及更多低收入市民,特別是在城市地區。
“不過,為了防止不必要的投機行為,政府應該列明屋主不能在10年內轉售房子,否則須支付當中的100%賺利。”
總結:儘管大馬產業市場已稍微“退燒”,不過近期歐債危機略見曙光,整體局勢開始回穩,將有助於支撐產業價格。
國內房價雖較區域市場來得低,但未能與國人的收入成正比,因此政府也須祭出更多有效措施,以達到居者有其屋的目標。